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普格:“五著力”創(chuàng)新教育發(fā)展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2022年05月13日 15:40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3日電 (梁娥芬 蘇魯布)普格縣教體科局緊緊圍繞縣委“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工作思路,以“夯實基礎、提升內涵、打造特色”為工作主線,以重大項目建設為突破口,以隊伍管理為抓手,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重點,攻堅克難,多措并舉奮力推進普格教育全面、協(xié)調、持續(xù)發(fā)展,為縣域鄉(xiāng)村振興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撐。

  一是著力項目推進,化解學位不足。2021年下半年以來,民族初級中學教學樓、則木河小學、德育幼兒園等7個項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增校舍3.3萬平方米,建成教師周轉房80套,新增床位800個,新增學位2500余個,辦學條件得到優(yōu)化升級。

  目前該縣正在全力推進的螺髻山高級中學和初級中學預計今年秋季學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擬新增學位、床位各5000余個,接下來四年還將投入3.6億新建1所小學,1所初中,5所幼教點,改擴建項目10余個,投入7000余萬元為42所學校新增設備設施,屆時“大校額”“大班額”“大通鋪”“小食堂”等問題將得到有效化解。

  二是著力隊伍管理,激活內生動力。校長層面:校長大“換血”。2021年秋季開學以來,調整交流校長、正(副)校長、校級中層干部220余人,對校長實行動態(tài)管理和提級管理,實行態(tài)度與實績并舉,做到優(yōu)者上劣者下,能進能出。鑄魂強基。始終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培養(yǎng)塑造放在管人用人的首位,去年年底至目前共組織2期100余人次校長開展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業(yè)務知識閉卷測試,今后還將不定期舉行這樣的測試。去年秋季學期以來,共完成國家、省、州、縣本級培訓1800余人次,選派跟崗校長7人。

  注重制度管人。扎實推行《普格縣校長“八不準八落實”規(guī)定》,逗硬規(guī)定內容,因擅離崗位,未落實好履職盡責本分等原因全縣通報批評校長、副校長5人。特別加大了校長財務財經審計工作,計劃三年內對所有中小學校、幼兒園全部內審一遍。

  教師層面,特別加大了對教師教學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教學業(yè)績的管理,對所教學科成績低劣的教師公開通報批評,并給予經濟處罰,最高處罰額度達萬元。對在考試中弄虛作假和連續(xù)兩年因成績低劣作扣發(fā)績效、責任金或逆向調動。全覆蓋開展“推門聽課”,人人參加全州教師業(yè)務素質考試,并將考試成績運用到評優(yōu)晉級中,鼓勵新老教師結對子,開展“傳幫帶”活動,多渠道、多途徑地為青年教師提供展示平臺,全面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加強與浙江寧海、瀘州等省內外對口幫扶單位、高校開展教育結對子、共發(fā)展,用它山之石攻己之玉,邀請專家(兼職教研員)講學、“一對一”精準幫扶、課堂教學技能展評、送課下鄉(xiāng)、獻課等200余節(jié)次,輻射師生2萬余人次。

  三是著力補充教師,強化師資力量。在全縣教師編制嚴重緊缺的情況下,多次向縣委主要領導匯報,積極對接州級相關部門,從2021年下半年至目前共新增編制814個,總編制達到2923名。編制下達后,通過外縣調入、公開招聘、考核聘用、定向培養(yǎng)等方式新增教師267名,今年上半年還將公開招考教師180名,下半年擬招聘教師220名,到2024年基本可以消除缺教師現(xiàn)象。與此同時,還將繼續(xù)與川師大、雅安、寧海合作交流,積極爭取支教教師,加大教育對外交流合作力度。

  四是著力教改教研,提升教育質量。以“加強教育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主題,在“雙減”“五項管理”“課后服務”等多方面著力發(fā)力,開展專項調研,深入查找制約全縣教學質量提升的各種問題和困難,深入分析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修訂印發(fā)《普格縣中小學幼兒園年度工作綜合目標考核實施辦法》《普格縣中小學教學質量綜合考核評估辦法》《普格縣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管理督查細則》等制度,完善教學考評激勵制度,堅決逗硬獎懲,把教學質量考核納入教師職稱評審、晉職晉級、評優(yōu)評先的主要依據(jù)。

  五是著力亮點打造,彰顯教育特色。在抓好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抓好素質教育,全面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一年一個工作重點,一年一項工作突破,全面打造校園特色亮點,切實走出一條切合普格實際、形式多樣、頗具特色的素質教育發(fā)展新路。如今,在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和運動會載體的引領下,有的學校有外籍足球教練參與訓練、有的學校打造了有聲有色的校園農場、科普知識、藝術教育等項目活動,全面實現(xiàn)“一校一特色、一校一精品”,讓更多孩子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化載體,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興趣愛好,促進全縣教育向高質量發(fā)展。(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