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cjbd > 中新網四川

郵儲銀行宜賓市分行:“金融引擎”助建綠色交通樞紐
2023年10月08日 16:11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8日電 (胡文佩 龔恩潔)在“萬里長江第一城”四川省宜賓市,匯聚了長江文化、茶文化等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傳統的中秋節(jié)日文化一脈相承。在這座美麗的城市,經濟高速發(fā)展、城市日新月異、交通建設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家庭在此安居樂業(yè)。

  助力長江經濟帶建設

  打通鐵水聯運“最后一公里”

  宜賓三江口,江風習習、碧波蕩漾。滔滔長江水奔涌向前,出三峽、過平川、入東海。

  站在江邊,向港口望去,歷經四年建成的四川宜賓港鐵路集疏運中心專用鐵路已于今年9月中旬正式開通,標志著設計年貨運量近期700余萬噸、遠期1000余萬噸的宜賓港將作為長江上游重要港口,打通鐵水聯運的“最后一公里”。該項目由郵儲銀行牽頭組建銀團貸款,保障項目建設順利完成。

  據資料顯示,由宜賓沿江鐵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運營的宜賓港鐵路集疏運中心項目是長江干線12個港口鐵水聯運設施聯通項目之一,位于宜賓市翠屏區(qū)和三江新區(qū)境內,是內昆鐵路與宜賓港之間的一條重要連接線,自內昆鐵路一步灘站引出,順延長江接入宜賓港。該線路總長22.4公里,按國鐵Ⅱ級鐵路設計,全線新建橋梁12座,共3.52公里,新建隧道3處,共7.63公里,項目總投資約25億元。

  四川宜賓港鐵路集疏運中心專用鐵路項目正式投用。胡文佩 攝
四川宜賓港鐵路集疏運中心專用鐵路項目正式投用。胡文佩 攝

  “這是一個對郵儲銀行、對城市發(fā)展都非常重要的項目,在向總行多次申請研討后,我們給宜賓沿江鐵路管理有限公司總共授信了7億元,貸款用于建設宜賓港鐵路集疏運中心項目。從項目立項到貸款發(fā)放花了3年時間,借款時間是20年!编]儲銀行宜賓市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交通物流發(fā)展是城市進步的重中之重,為了完成好這個項目,我們每月上門服務是家常便飯,前期對接和資格審核比較費時,到放款環(huán)節(jié)其實就很快了。該項目建成后,宜賓的物流發(fā)展還會更快!”

  貨暢其流,關系安民心、穩(wěn)經濟、保安全的大局。目前,宜賓港運輸通道接入了國家干線鐵路網,經成渝線至成都青白江國際陸港連接歐亞大陸,經長江黃金水道至長三角地區(qū),成為西部地區(qū)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的重要節(jié)點,這為提升長江上游港口綜合運輸體系運轉效率,推動四川省“公轉水、公轉鐵”運輸結構優(yōu)化調整,促進物流運輸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郵儲銀行作為國有大行,積極落實國家戰(zhàn)略,大力支持長江經濟帶發(fā)展的重要舉措。

  提供“房貸”服務

  助力市民實現“安居夢想”

  與綠色物流交通樞紐的蓬勃建設相輔相成的,是愈加安居樂業(yè)的幸福宜賓。一直以來,郵儲銀行長寧縣支行始終貫徹“有擔當,有韌性,有溫度”的企業(yè)精神,踐行金融為民初心,緊跟居民首套房和改善住房需求,積極落實差異化房貸政策,為百姓安居提供優(yōu)質服務。

  據郵儲銀行長寧縣支行行長徐偉強介紹,從2008年開辦房貸業(yè)務開始,我們就呈持續(xù)上漲的趨勢,在長寧我們也是為數不多搶占市場先機的銀行,那個時候,很多銀行都沒有房貸業(yè)務。踩準市場腳步、助力百姓安居,郵儲銀行可謂見證了長寧房地產市場的發(fā)展,而高效高質的服務讓郵儲銀行成為了不少房企、中介、購房者的“知心老友”。

  “目前,郵儲銀行長寧縣支行房貸業(yè)務市場占比約20%,和當地70-80%的樓盤均有業(yè)務合作。平時我們也經常會和房企、中介開展金融講座、聯誼活動,宣傳反詐等金融知識,在購房旺季特別忙的時候,大家‘革命般的友誼’就體現了出來!毙靷娬f。

  不難看出,“積極宣傳,搶抓市場,高效服務,優(yōu)質產品”是郵儲銀行長寧縣支行房貸業(yè)務快速發(fā)展的大前提。該行緊盯房產銷售旺季和重大節(jié)日,緊抓新建樓盤開盤之機,組織人員深入到銷售一線,宣傳房貸政策,解答購房者關注的貸款流程、利率、期限、還款方式等熱點問題;針對新市民、大學畢業(yè)生等群體安居需求,主動為其提供咨詢和貸款服務;積極做好客群調研及營銷走訪工作,搭建合作平臺,分層維護客我關系。

  正如徐偉強行長所說,在房貸業(yè)務上,支行員工一直秉承著“全心服務、全速發(fā)展、全力以赴”的發(fā)展理念,讓越來越多的家庭安居,這也是他們追求的理想。

  據悉,自2018年以來,郵儲銀行長寧縣支行以金融力量圓安居夢想,共發(fā)放房屋按揭貸款12.6億元,為3856戶家庭購房置業(yè)提供了貸款支持,截至8月末,房屋按揭貸款余額9.94億元,市場占比達20.22%。(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