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cxw > 四川日報

四川將以5條實施路徑建好“數字石窟” 讓千年石窟“活”起來
2023年01月30日 09:25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曹惠君

  ●數字賦能

  以三維激光掃描、融合建模、虛擬展示、三維仿真與“時空AI”等數字技術全面記錄石窟現(xiàn)狀信息

  ●實施路徑

  標準先行引領;打造重點石窟數字化建設示范項目;探索中小石窟數字化保護機制;統(tǒng)籌建設四川石窟數字資源庫;打造數字四川石窟保護利用品牌

  近日,《四川省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出臺,這是我省首個石窟保護專項工作方案,“加強數字化保護利用,實施數字四川石窟行動”等11項主要任務也蓄勢待發(fā)。

  記者1月29日從省文物局了解到,針對全省2841處石窟,用數字技術賦能石窟保護和利用,已明確了方向和路線圖——將聚焦五大方向,運用數字技術激活石窟寺文化遺產活力,讓千年石窟“活”起來。

  嘗試 數字技術賦予石窟“新生命”

  “石質文物保護是世界性難題。而石窟數字化,則是重要保護手段之一!笔∥奈锞治谋L幭嚓P負責人介紹,“以三維激光掃描、融合建模、虛擬展示、三維仿真與‘時空AI’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能全面記錄石窟現(xiàn)狀信息,再通過數字化復原、虛擬化展示,通過營造虛擬和現(xiàn)實融合的沉浸感,賦予文物‘新生命’!

  近年來,在數字技術助力下,全國各地在石窟保護利用方面展開了大量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四川同樣開展了大量工作,讓越來越多的千年石窟遺存能夠走出深山,被更多人欣賞——

  廣元千佛崖建立了文物本體及環(huán)境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監(jiān)測對象涵蓋文物安全、環(huán)境狀況、有形與無形病害等;

  邛崍石窟通過開展全景數據采集、實景三維建模,建立了基礎數據資源庫,通過知識可視化服務系統(tǒng),讓石窟文物鮮活地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安岳石窟依托當地圓覺洞、千佛寨景區(qū)等,打造了集石窟數字保存、展示、利用為一體的文旅綜合體——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讓文物“走出去、活起來”;

  ……

  路徑 “數字石窟”建設有5條實施路徑

  如何建好“數字石窟”,讓四川石窟穿越千年依然永葆青春?

  省文物局透露,“數字石窟”將遵循文物保護理念,綜合運用各種數字技術對石窟及其文化景觀要素進行數字化表達,整合文獻資料等信息建設形成數字資源庫,通過信息管理系統(tǒng)或多媒體展示平臺,實現(xiàn)石窟寺基礎信息、日常養(yǎng)護、專項檢測評估、文保項目管理、監(jiān)測預警、數字展示等方面動態(tài)管理。

  具體有5條實施路徑——標準先行引領。四川將在“十四五”期間逐步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四川石窟標準體系。

  打造重點石窟數字化建設示范項目。選取安岳石窟等重要石窟寺打造示范項目。以保護傳承為目標,將石窟數字化采集、數字化勘察、預防性保護、傳承性展示融于一體,深入挖掘石窟文物數字化的內涵。此外,還可以將石窟相關傳說、故事改編為動漫、視頻等,實現(xiàn)文物價值從“窄播”到“廣播”的轉變。

  探索中小石窟數字化保護機制。針對當前我省中小石窟管理和保護落后、技防和人防投入不足、病害治理難等問題,未來將探索建立預防性管理機制、分期分批開展數字化勘察、補充完善基礎數字資源庫、推動其成為鄉(xiāng)村振興重要資源。

  統(tǒng)籌建設四川石窟數字資源庫。利用全省石窟數據資源,開展數據應用服務社會群眾,深入挖掘石窟背后的故事。

  打造數字四川石窟保護利用品牌。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云展覽、數字化等手段,創(chuàng)新拓展石窟展示利用。將石窟藝術文化與品牌營銷緊密結合,全面提升四川地區(qū)石窟文化的品質、知名度和影響力。

  □王樹東 記者 吳曉鈴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