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ms > 中新網四川

南部優(yōu)秀教師文韻:平凡的崗位 閃光的足跡
2024年08月20日 11:46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0日電 (高林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現(xiàn)年52歲的文韻,是南部縣伏虎中學數(shù)學高級教師,他將此話當成一生的座右銘。文韻參加工作以來,腳踏實地,善于學習,大愛無疆,以“潤物細無聲”的精神感染著周圍人。從教30多年來,他用自己獨特的魅力贏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尊敬。

  踏實心態(tài) 默默堅守奉獻

  1992年,文韻畢業(yè)后便來到該縣雙佛鎮(zhèn)一小山村里教小學數(shù)學。這一年,他擔任了班主任工作,這一干便是32年。

  “走上課堂第一天,面對充滿活力又調皮的孩子,我有些手忙腳亂。”文韻回想參加工作第一天,既緊張又鎮(zhèn)定,那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文韻為盡快適應學校工作,他起早摸黑的一心撲在工作上。“一天,班里的一個學生在體育課上摔倒受傷了,我心急如焚地趕到他身邊,陪著他去醫(yī)務室處理傷口,看著他疼痛的樣子,我心疼極了。”從那之后,文韻就把學生當成自家孩子一樣對待。

  要想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就要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佼佼者。春去秋來,文韻一直向著這個目標前進。課堂上,有他和學生們寓教于樂攀談交流的聲音;放學后,有他家訪關心學生的艱辛路途;校門口,有他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的點滴;操場上,有他與學生打籃球的穿梭身影……他與學生為友,與家長同行,為學校和自身贏得贊譽。

  “做班主任工作并不總是一帆風順!蔽捻嵳劶鞍嘀魅喂ぷ鳎傆行┕ぷ鞯奶魬(zhàn),但他把轉變學生行為習慣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日常找學生談心談話,掌握思想動向,制定嚴格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將感恩教育融入到班主任管理中,形成一套科學的“帶班經”。這一經驗面向全體學生,多鼓勵和表揚,注重學生好習慣養(yǎng)成。因此,文韻多次被評為全縣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

  班主任如同明燈為學生指明方向,而明燈也因為學生的存在得以發(fā)揮自己的價值。在與學生的相處之中,文韻與學生一起,帶著希望而來,收獲碩果而歸。

  教師的付出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學生的優(yōu)秀為教師增光添彩。文韻的一名學生叫趙彬,上初中時,因家庭條件差,即將面臨輟學的處境,一段時間無心學業(yè),成績下滑。文韻發(fā)現(xiàn)后,及時幫助他度過難關,重拾了信心,后來博士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現(xiàn)供職于成都一科研機構。

  在文韻父愛般關心下,許多畢業(yè)的學生成為國家棟梁之才。文韻的教育教學成功,他還將班主任工作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把做人的道理融合于教學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活動。

  三十多年來,文韻堅持每天5點半起床,夜晚11點休息,把精力都用在了教學和班級管理上。他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精神飽滿的授課狀態(tài),極大感染著每位學生,對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培養(yǎng)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正是有了許多像文韻這樣的優(yōu)秀班主任教師的齊心協(xié)力、積極進取,才有了如今伏虎中學好的發(fā)展,促進南部教育的崛起。

  舍己救人 平凡書寫精彩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前段時間,該縣人民政府授予文韻“見義勇為”稱號。

救人現(xiàn)場。南部縣委宣傳部供圖
救人現(xiàn)場。南部縣委宣傳部供圖

  時間回溯至2023年5月28日16時許,文韻和隊友們在南部縣城紅巖子湖備戰(zhàn)2023年升鐘湖釣魚城龍舟賽。大家正要下水訓練時,此時一名小男孩跑在他們身邊低聲說:“能幫幫忙嗎?前面有人落水了!贝蠹姨ь^看遠處,離他們大約80米的深水處,一名男孩在水中拼命掙扎,離岸邊越來越遠。大家聞聲疾馳趕去,在這情況十分危急時刻,文韻顧不上脫去衣服和帽子,穿起救生衣,一個“撲通”縱身跳進水中游向男孩落水處。

  文韻憑著機敏和熟悉水性,快速游到男孩落水附近!安灰獎,我是來救你的,保持身體平衡!被叵刖热诉^程,文韻在水中一邊安撫穩(wěn)定男孩情緒配合施救,一邊用力抓住男孩游向岸邊。即將抵達岸邊時,在幾名隊友利用繩索協(xié)助下,合力把他們一一拉起上岸成功救起。獲救男孩連聲道謝。此刻,大家緊繃的神經才放松下來。

  上岸后,文韻換上衣服褲子,這才突然感覺右腳陣陣疼痛,這是因在水中被堅硬的石塊劃傷的口子裸露在外、鮮血直流。他默默離開現(xiàn)場,前往醫(yī)院縫針上藥。

  從落水到成功施救,僅僅用了短短10分鐘左右,幸好救援及時,目前男孩已無大礙。“救人于危急之中是本能行為,能拯救到一條隨時可能消逝的鮮活生命,比什么都好!蔽捻嵳f。

  文韻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積極施救,感人事跡充分展現(xiàn)了人民教師的責任和擔當,營造形成良好的懲惡揚善、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濃厚社會氛圍。(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