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whty > 川觀新聞

建世界最高海拔的文化博物館!亞丁村保護恢復規(guī)劃方案首次披露
2023年04月26日 09:30 來源:川觀新聞 編輯:曹惠君

  【亞丁村名片】

  定位:甘孜州稻城縣亞丁村,位于稻城亞丁風景名勝區(qū)的亞丁景區(qū)

  海拔:3900米

  居民:37戶

  房屋:62棟

  村莊規(guī)模:771畝(包括農田、林地)

  【亞丁村保護恢復后設施一覽】

  香巴拉文化博物館(亞丁陽臺、雪山咖啡廳、文化郵局、文創(chuàng)書店)

  亞丁村村莊(亞丁壩子、亞丁畫廊、非遺體驗中心、音樂酒吧、轉山俱樂部)

  客棧服務中心(雪山餐廳、客棧接待、藏式養(yǎng)生館)

  4月22日晚播出的央視財經(jīng)頻道《對話》節(jié)目中,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黃強推介了四川一處絕美的原生態(tài)所在——甘孜稻城亞丁。他同時透露,為了把亞丁這個世界級的文旅新地標保護好、發(fā)展好,最近正在恢復保護亞丁村文化活的載體。

  亞丁村在哪里?怎么恢復保護活的載體?川觀新聞記者立即聯(lián)系了亞丁村保護恢復項目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項目總設計師劉藝向川觀新聞詳細介紹了亞丁村保護恢復的亮點,這也是亞丁村保護恢復規(guī)劃方案首次對外披露。

  世界最高海拔文博館 “吉祥海螺”面朝三座神山

  去年11月,劉藝的朋友圈曬出亞丁村的風光照片并配文:“降落在消失的地平線!

  這是劉藝首次到亞丁村實地考察,飛機上的讀物即是英國人詹姆斯·希爾頓所著《消失的地平線》。書中所描寫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其文化原型之一正是亞丁。通過大量的調研走訪、案頭工作、文化梳理,劉藝擔當總設計師的亞丁村保護恢復方案于今年2月正式出爐。

  致力于成為“世界最佳旅游鄉(xiāng)村”,亞丁村將以怎樣的新面貌亮相?

  在設計方案中,唯一的新建建筑是一座展示香巴拉文化的博物館,位于村落的邊上。這座博物館的海拔達3900米,建成后將超過海拔3750米的西藏非遺博物館,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的設計靈感來自白海螺,這是藏傳佛教中祈福的圣物!皬目罩懈╊脑煨拖褚幻栋咨B,寓意吉祥如意!眲⑺囌f,從村莊平視,它又像一只眼睛,朝著仙乃日、夏諾多吉、央邁勇三座神山的方向,日以繼夜地眺望。

  博物館的面積只有3000多平方米,但處處充滿了巧思。

  首先是進入方式。游客進館游覽,先要經(jīng)過一座橋,然后進入被稱為“亞丁陽臺”的觀景平臺,三座巍峨雪山360度無死角映入眼簾,“那種視覺沖擊力非常震撼,天地的遼闊壯美,人與自然的交融撲面而來,你可能整個人會呆住!眲⑺囌f。

  繞過平臺,走入博物館,看完首層展廳后通過樓梯往下,進入書店與咖啡廳。整個博物館是地勢略低于村莊的下沉式建筑,“我們希望它能消隱在自然中,不會遮擋從村落望向雪山的視野。”

  在建造方式上,博物館基座外墻使用了當?shù)夭刈迕窬拥氖、木材,觀景大窗運用了現(xiàn)代幕墻技術,屋頂采用金屬板材料,“一半傳統(tǒng)、一半未來,既延續(xù)傳統(tǒng),又有現(xiàn)代感!眲⑺嚫嬖V記者,博物館將展示香巴拉的文物、書籍、繪畫作品等,也將策劃洛克亞丁主題展、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展、《消失的地平線》電影、海報展等。同時,博物館內的雪山咖啡廳、文化郵局、文創(chuàng)書店也非常值得期待。

  世界級轉山營地 提供徒步路線及向導服務

  除了有形的文化博物館,其實整個村落也是一個泛博物館。62棟民居就是藏式建筑博物館,采用傳統(tǒng)建造工藝恢復亞丁地區(qū)“黑藏房”的建筑風貌,主材是天然石材,門框和檐口都是黑色,整體色調非常素凈。

  村落也是文化“活”的載體。村落中心有一個被稱為“亞丁壩子”的廣場,依托民居的改擴建,將引入亞丁畫廊、非遺體驗中心(唐卡繪制、藏族造紙、牛羊皮手工制作等非遺體驗)、音樂酒吧(亞丁說唱和山歌等音樂文化體驗)等亮相。“這既是當?shù)卮迕袷来鷤鞒械纳罘绞,也是可以充分調動游客的五感、全身心融入和體驗的香巴拉文化。”劉藝說。

  梳理亞丁村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包括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王志發(fā)、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員印開蒲、《國家地理》雜志記者維吉尼亞等專家一致認為,稻城亞丁的資源定位具有世界的唯一性,未來應聚焦小而精的高端生態(tài)旅游。

  此次保護恢復方案,設計的亮點之一便是引入世界級轉山營地及精品徒步路線,吸引喜歡戶外、科考、香巴拉文化的粉絲級游客,打造世界級戶外IP。

  亞丁村村莊規(guī)模771畝,62棟房屋布局其中,居住著37戶居民。作為圣山守護的藏鄉(xiāng)田園,緊挨著三座神圣雪山,當?shù)厥来鷤鞒修D山的習俗。未來亞丁村將為轉山愛好者搭建交流平臺,提供轉山體驗預約、旅游向導等服務!稗D山分為大轉、小轉,有3天、5天、7天三條難易程度不同的線路可供選擇!眲⑺囅嘈,繼岡仁波齊之后,亞丁未來也將成為世界級的轉山圣地。

  為匹配世界級的旅游資源,亞丁村也將提供世界級的旅游服務;A設施方面,亞丁村的道路交通、電力通信、環(huán)衛(wèi)消防、供氧供暖等設施全部進行了改造升級。住宿方面,藏式民居將統(tǒng)一標準打造民宿,由政府平臺公司、外來商戶、當?shù)匕傩展餐\營。同時,村莊里將改建客棧服務中心,提供藏式雪山餐廳、客棧接待、藏式養(yǎng)生館等服務。

  對話

  亞丁村保護恢復項目總設計師劉藝:

  “重現(xiàn)亞丁風貌,就像修復一幅古畫”

  人物簡介

  劉藝,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獲得者,先后主持設計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天府藝術公園、成都自然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等項目工程。

  作為眾多“網(wǎng)紅建筑”幕后的設計師,亞丁村的恢復保護項目,對劉藝來說,是一段特別的經(jīng)歷。論體量,它最。徽撚昧,它最輕。亞丁村的恢復保護,體現(xiàn)了怎樣的設計理念,川觀新聞記者就此專訪了劉藝。

  川觀新聞:您已經(jīng)是享譽省內外的大設計師了,去設計一個村子,會不會是“殺雞用牛刀”?

  劉藝:這的確是一個非常特別的項目,對設計師來講,以前很難遇到,以后也可能不會再有。對我來說,這就是一次難得的設計“下鄉(xiāng)”,我不光不能殺雞用牛刀,還得用“最小的手術刀”。

  川觀新聞:“最小的手術刀”,為什么?

  劉藝:以前通常的工作方式是從無到有,設計一個建筑就像在白紙上作畫;這次是保護恢復傳統(tǒng)村落,更像修復一幅古畫。你不能大拆大建,動作要輕、要少,這就極其考驗設計師的判斷力。我們更像是在給亞丁村做微創(chuàng)手術,新建的建筑只有一座“隱身”在自然之中的博物館,其余都是盡量依托原有建筑進行恢復與整理。我們一直強調不是“打造”人工景點,亞丁的自然和文化就在那兒,我們能做的只是“保護與恢復”。

  川觀新聞:“打造”和“恢復”有什么不同?

  劉藝: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真實性。所有的設施都要符合村落的原生態(tài)生活,避免旅游同質化、裝修化、商業(yè)化,避免把歷史和風貌掩蓋掉。。

  川觀新聞:能不能舉個例子?

  劉藝:亞丁村原本有條小水溪,但修人工水渠之后就失去了自然水岸。我們這次在恢復生態(tài)本底的時候,將這條溪流兩岸重新生態(tài)化,溪流從山谷流入,在村落間穿行,流經(jīng)村子里的經(jīng)堂,水流的動能讓轉經(jīng)筒日夜祈福。溪流、經(jīng)堂、轉經(jīng)筒,都是原本藏式村落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做的就是“恢復”它的原真生活。

  川觀新聞:在村落的保護修復過程中,怎么保護好這片凈土?

  劉藝:除了亞丁村內部,外圍的農田、植被修復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農田修復,主要將部分撂荒地恢復為耕地,未來將種植青稞、油菜、土豆、高原豌豆、高山蕎麥等農作物,在農田里我們還設計了一個青稞酒坊,游客可以在綠意盎然的環(huán)境里品嘗青稞美酒。山坡復綠,主要是邊坡的整治和植物的修復,吸引猴子、鳥兒等動物與村莊和諧共生。我們還計劃在民居的屋頂,安裝光伏發(fā)電設備,實現(xiàn)可再生能源自給自足。

  川觀新聞:您認為亞丁村的保護修復最大的意義是什么?

  劉藝:亞丁村未來的定位是世界最佳旅游鄉(xiāng)村,它也將是鄉(xiāng)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發(fā)展樣本。通過基礎設施與生態(tài)人文環(huán)境的恢復提升,村莊的條件大大改善,村民經(jīng)過培訓后可以就近就業(yè),成為民宿經(jīng)營者、服務員、向導等。村莊就像一個容器,不斷地吸引游客前來,社會各界的力量前來,實現(xiàn)共建、共享、共富。

  新聞延伸

  亞丁村保護恢復項目施工方:

  計劃9月建成,今年國慶就可開門迎客

  川觀新聞記者從亞丁村保護恢復項目施工方中建八局西南建設有限公司獲悉,項目已于4月5日正式開工建設,預計今年9月建成,國慶假期就可開門迎客。

  中建八局項目負責人王桂乾介紹,亞丁村保護恢復項目施工內容主要包括傳統(tǒng)建筑保護恢復和村莊格局調整、市政基礎配套設施提升、景觀修復治理提升三大類,總工期150天。項目已于4月5日正式開工建設,現(xiàn)場施工人員有300余人,大型機械30余臺,目前傳統(tǒng)建筑保護恢復、清潔型小流域、景觀綠化、供水工程、生活污水處理、垃圾轉運體系建設、香巴拉博物館、衛(wèi)生院、黨群活動中心、村內管網(wǎng)等10個子項工程已全部動工建設。記者 李欣憶 王若曄

  (來源:川觀新聞)


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本網(wǎng)或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本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wǎng)·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