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8月16日電 (單鵬 張浪)成都城市中軸線上,連接成都新老城區(qū)的天府立交橋靜靜矗立。16日,在立交橋下,成都市民李明用手機拍下立交橋橋頂的太陽神鳥圖案,并上傳社交網絡,參加“發(fā)現太陽神鳥”隨手拍活動。
當日,為紀念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金飾圖案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16周年,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發(fā)起了“發(fā)現太陽神鳥”隨手拍活動,邀請社會公眾用鏡頭記錄、分享身邊所見的太陽神鳥。
含金量高達94.2%、厚度僅0.2毫米、紙片般輕薄的太陽神鳥金飾是金沙遺址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2021年是金沙遺址發(fā)現20周年。20年前,塵封千年的金沙遺址重見天日,不僅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內涵與外延,還為破解三星堆文明突然消亡之謎找到有力證據。
2001年2月8日,金沙遺址在成都西郊金沙村的一處施工工地被偶然發(fā)現。據現任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回憶,大量玉石制的“特殊物品”被發(fā)現后的第二天,時任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的江章華帶領研究人員朱章義和張擎,一早便趕到金沙村文物發(fā)現現場。眼前一幕令朱章義此生難忘:到處都是象牙渣,泥土表面白花花一片,如覆白雪?脊湃藛T深知,在四川,只有三星堆遺址才出現過大量使用象牙的情況。
在隨后的搶救性發(fā)掘中,金沙遺址出土了數千件金、玉、銅、石器,還有數以噸計的象牙、數以千計的野豬獠牙、鹿角等,甚至還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動場所、一般居址區(qū)等重要遺跡,分布范圍達5平方公里。此后的研究證實,金沙遺址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長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并極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興起的又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今年,三星堆考古取得新進展:新發(fā)現的6座“祭祀坑”陸續(xù)出土了金面具殘片等500多件重點文物。這為三星堆、金沙遺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三星堆四號坑的年代定在距今3200年到3000年,金沙遺址的年代大約距今3200年,從這個角度來說,新‘祭祀坑’的發(fā)現以及未來更多‘祭祀坑’的年代、測年數據公布,會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三星堆與金沙遺址之間的演變過程,同時也能看到兩者在祭祀方面的異同,從而更清楚地理清它們之間傳承或延續(xù)的關系!苯鹕尺z址博物館遺產保護與研究部副主任鄭漫麗表示。
“如果說三星堆出土文物展現了古蜀文明的輝煌,那么金沙遺址考古發(fā)現則解釋了古蜀文明的延續(xù)!彼拇ㄊ∥奈锟脊叛芯吭貉芯繂T黃劍華認為,金沙遺址并非出現于三星堆文明完全湮沒之后,歷史上兩者或共存過一段時期,“三星堆二號坑的年代是殷墟文化晚期,金沙遺址則是商周之際,兩者時間上有重合;從規(guī)?,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人像,而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像數量少、規(guī)模小,因此推測三星堆是古蜀王城,而金沙則是一般部族駐扎的地方;此外,兩者直線距離比較接近,大約40公里!
金沙遺址的發(fā)現,更大意義在于佐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fā)展格局。在朱章義看來,金沙遺址出土的十節(jié)玉琮、玉璧、玉戈等文物表明,金沙文化不是孤立的,它與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以及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星堆與金沙遺址的年代之前,成都平原還出現過寶墩文化,這充分說明古蜀文明的久遠。從中華文明起源看,長江、黃河都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各個地方的文明相互聯系,中華文明多元一體。”黃劍華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