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南部縣政法系統(tǒng):厚植為民情懷 辦好民生實事
2021年08月04日 20:00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堯欣雨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4日電(李果  高林陽)近日,自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南部政法系統(tǒng)始終將其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和社會發(fā)展大局,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熱點,解決堵點痛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南部縣委政法委機關黨支部前往羅瑞卿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資料圖)。
南部縣委政法委機關黨支部前往羅瑞卿紀念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資料圖)。

  法治宣傳進萬家  服務基層暖民心

  連日來,南部縣司法局、公證處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當“自家事”干。

  89歲的雷某玉,因女兒去世,打算辦理放棄繼承女兒遺留房屋繼承權的公證。他在準備申請材料期間意外摔傷住進醫(yī)院,不能親自到公證處辦理。南部縣公證處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專門派人前往該縣中醫(yī)醫(yī)院為老人上門辦理,并免收上門服務費用。

  “這么熱的天,你們還親自跑來為我們辦理公證,真是太感謝你們了。”雷某玉向公證員連連道謝。

  6月25日至28日,該縣司法局南隆、濱江、蜀北、定水、滿福等司法所陸續(xù)開展宣傳活動,通過廣播宣傳、現(xiàn)場講解、進社區(qū)走訪、在社區(qū)辦公室放置宣傳冊和便民聯(lián)系卡等方式,普及公共法律服務知識,切實增強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絡、熱線等平臺的了解,提升大家依法維權意識。

  “今年是‘八五’普法開局之年,南部縣將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與法治宣傳活動相結合,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重點宣傳《憲法》《民法典》《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痹摽h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說。

防范電信詐騙活動宣傳現(xiàn)場。
防范電信詐騙活動宣傳現(xiàn)場。

  周末不“打烊”   為民服務更貼心

  “法官,你說得對,我愿意調解,可是你們放假的嘛!”“我們周末可以不休假,我馬上安排調解事宜!苯涍^南部縣人民法院法官羅鏞的一番電話勸解,被告張某從外地趕回南部,立即跟原告聯(lián)系,約定在周末進行調解。

  南部縣人民法院成立簡案團隊,堅持周末不“打烊”,成功化解一起合同糾紛案件。簡案團隊的法官羅鏞接到該案后,立即跟雙方當事人聯(lián)系。本著調解優(yōu)先原則,在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對前期的調解方案進行確認,對還款的金額、方式、時間達成了一致意見,并領取民事調解書。至此,該案成功調解。

  今年以來,南部縣聚焦群眾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提檔升級訴訟服務,引入多臺自主終端,形成網上立案、開庭審理、兌付案款訴訟事務“在線通辦閉環(huán)”;創(chuàng)新訴訟費退費機制,當事人在立案環(huán)節(jié)簽署《銀行信息確認書》,案件審結進行財務結算時,直接將應退訴訟費轉入當事人銀行賬戶;簡化執(zhí)行立案材料周轉流程,當事人申請執(zhí)行本院生效法律文書,無需再提供身份信息、生效證明材料,由執(zhí)行人員后臺提取核實,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開展“四項教育”   保持忠誠為民之心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近日,南部縣委政法委機關黨支部全體黨員干部前往羅瑞卿紀念館,開展“學百年黨史,鑄忠誠警魂”主題黨日活動。

  “傳承紅色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奮發(fā)有為的進取精神。”該縣委政法委機關干部文證憑感慨地說,要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動力,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今年以來,全縣政法隊伍始終聚焦政治教育、黨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等“四項教育”,通過集中學習、個人自學、觀看專題片、現(xiàn)場教學、組織座談討論、撰寫心得體會等方式,為“筑牢政治忠誠、清除害群之馬、整治頑瘴痼疾、弘揚英模精神”四項任務奠定了理論基礎。

  “注重開門整頓,強化氛圍營造!痹摽h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在城區(qū)主要干道集中動態(tài)宣傳基礎上,政法系統(tǒng)各單位及基層“兩所一庭”分別在本單位和轄區(qū)人口密集區(qū)域、顯眼位置積極營造濃厚氛圍。利用新媒體發(fā)布全縣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信息,擴大公眾知曉率。

  “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學以致用!蹦喜靠h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外還采取郵寄資料、微黨課、視頻連線等方式,確保全員參與學習;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緊密結合自身的思想、工作、作風,認真組織學習,筑牢忠誠為民之心,筑起為群眾辦實事的思想之基。(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lián)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